|
饭后,女子匍伏在地,哭道:“多谢先生救助之恩,但奴一个孱弱女子举目无亲,还乞先生垂怜,容奴留下服侍先生。”
朱熹虽觉不妥,但念女子欲归无门,便点头应允了。从此,女子留在寺中,烧茶做饭,悉心照料朱熹。
光阴荏苒,一晃便是半载。一天,朱熹出门漫步,来到黑水潭边,遇见一个老道。寒喧已毕,老道对朱熹道:“先生印堂发暗,脸带晦色,定有妖孽缠身。不知先生近来有生人否?”朱熹只好将半年前收留女子一事说了。老道一听,顿足道:“先生不知,那女子乃山中千年狐狸精变化,欲加害于你。贫道教你一法:那女子中午睡觉,鼻孔里必然流出两条清涎。你可乘其熟睡之机,将清涎吸入口中。这样她就不能加害于先生了。”朱熹听罢,将信将疑,辞了老道,返身回寺。时当正午,女子正在房中歇息,朱熹见她鼻中果然流出两条清涎。便按老道说法,俯身将其吸入口中。女子猛然觉醒,惊恐万状;待看清是朱熹,才长叹一声,泪流满面,凄然说道:“先生既已知晓,奴亦不久人世。请先生听奴一言:奴素有慕才之意,并无害人之心。奴死后,望先生念奴服侍一场,为奴掘一穴殓葬,奴来世不忘矣!”说罢,大哭一场。又道:“那恶道其实是潭中一只黑鹅精,早想谋害先生;因奴在此,才不敢妄动。奴死后,它定会乘机接近,先生可假意应允,十天半月待其麻痹后,必会现出原形。先生只须砍去它额上那个大瘤,它便不能继续作恶了。”说完,挣扎起身,走出寺门,倏然而逝。朱熹随后跟出,果见一母狐倒毙路边。朱熹依嘱在山上刨一墓穴将它安葬,并在墓前竖一石碑,上镌“胡氏之墓”。回到寺中,适老道来访,央求暂住。朱熹假意应允。半月之后,一天夜晚,朱熹待老道睡熟,悄悄掀开帐门,果然见老道额上长出一个大瘤。朱熹怒火中烧,抽剑便砍。老道大叫一声,夺门而逃。朱熹紧追不舍。来到黑水潭边,老道纵身跳入潭中,转眼变成一只黑鹅。朱熹飞剑斩云,正中鹅头,黑鹅精一命呜呼。
从此以后,人们便把这座山叫做“鹅狐山”。有人嫌“狐”字不雅,改为“鹅湖山”。
附注:又说鹅湖山原名荷湖山,因山上有湖多生荷。还说,东晋龚氏在山上养了一对鹅,育子数百,羽毛丰满后飞去,故更名鹅湖山。 |
|